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考古学院2024年迎新系列活动(六)|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主题教育讲座
作者: 时间:2024-10-13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科技三会”精神,引导研究生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科研诚信,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尊严,涵养优良学风,我院10月11日邀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伊萍为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主题教育讲座。讲座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侯建峰主持,研究生辅导员依德日贡及考古学院全体2024级研究生新生参加讲座。

 李伊萍,1954年生,女,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994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文学部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2005年,在西安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承担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若干。曾赴河北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博物馆开展文博实践教学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2部。

 讲座伊始,李伊萍教授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基本概念与范畴进行了阐释。李老师指出,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核心在于诚实、透明、尊重与公正,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学术生涯,更关乎整个科学界的声誉和进步。在科研活动中,任何形式的伪造、篡改或隐瞒数据都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而尊重与公正则要求研究生尊重所有参与者的权益,包括受试者、合作者以及竞争对手,公正对待每一份研究成果。

 考古学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不仅有着与其他学科共同的学术规范,还有本学科特有的规则与问题。李老师在后续讲座中详细阐述了研究生在考古领域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将其总结为考古学界应遵守的规则、考古学界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考古论文写作的技术性问题三个方面。李老师指出,考古学界的行为规范如不得收藏文物、不得随意拍摄发掘现场等,对于维护学术道德和保持学术纯洁性至关重要;剽窃抄袭、拼接他人观点、未经允许使用他人未发表的研究成果、观点等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界的毒瘤,应当绝对禁止;考古论文写作中应当注重引文注释的添加、图片来源的说明并使用具体准确的书面表达;等等。

 最后,李老师亲切地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验,并对新同学们表达了殷切期望。李老师强调,做人要守规矩,守规矩就不会犯错。在学术研究中,更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避免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同时,要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和进展。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是研究生的必备素养,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和保障。在科研活动中,研究生应该坚守诚实、透明、尊重与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我院研究生通过本次主题教育讲座将进一步明晰个人科研道路的前进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行稳致远,为考古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吉ICP备06002985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7302000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