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和瓷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颗璀璨明珠,在文明长河中交相辉映,展现着不息的生命力。
为传承文化根脉,打造特色校园文化,2025年4月19日,吉林大学文物爱好与保护者协会携手吉林大学荒岛诗社,于敬信教学楼E107教室开展“考古一刻”系列活动——“人间瓷话”诗词创作&瓷艺DIY活动,引导同学们加深对陶瓷和诗词的了解,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校园的创新表达,也为青年学子搭建触摸文化基因的实践平台。
活动一 长沙窑诗词概述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主持人张泽玉同学宣布活动开始。吉林大学荒岛诗社龙映雪以长沙窑诗词瓷绘为切入点,从发展历史、艺术特色以及当代发展状况等方面,徐徐展开长沙窑的文化图卷。
活动二 瓷器题诗、仿釉DIY
环节伊始,吉林大学文保协会学术部负责人董欣悦首先讲解了瓷器题诗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仿釉工艺的材料特性与制作流程。在随后的实践环节中,活动志愿者穿梭于各制作台前,为参与者提供技术指导。同学们执笔于素胚之上,在釉色与墨香交融的手作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传统技艺承载的文化厚度。
活动三 飞花令
在主持人荒岛诗社成员王昱博等指引下,同学们以“杯”“云”“酒”“鸟”等字样为令,分四组展开较量,感受千年诗韵中的文化记忆。经过多轮比拼,八位表现优异的同学收获了精美纪念品。
活动四 诗词创作
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从文物铭文和传统吉言中汲取灵感,或押古韵,或依新体,吟诗作赋,以文会友,既见才思碰撞的火花,又结以文相知的缘分。
本次活动通过四个环节的联动,实现了传统技艺与诗词美学的深度交融。从长沙窑的文化解码到素胚题诗的体验,从飞花令的争锋较量到诗词创作的风雅兴寄,同学们触摸文化肌理,和先人心意相通。吉林大学文物爱好与保护者协会和吉林大学荒岛诗社的此次携手,不仅让沉睡的文物在当代青年手中焕发新生,更使文化自信在躬身实践中深植参与者心田。
文字|王志宇 朱信诣
图片|吉林大学文物爱好与保护者协会 荒岛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