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临近,疫情却来势汹汹,我院同学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踊跃地报名参加志愿者,参加到抗疫工作中来,为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彰显新时代新青年新气象,考古学院第四届研究生会组织了针对参与本次抗击疫情的考古学院志愿者们的专访。
今天我们采访到的是考古学院北苑四公寓2020级研究生志愿者郭禹卿和苏军航
2022年3月13日上午7点半,校区封楼的命令下达,惊讶之余也迅速冷静下来。紧接着班长胡孝鹏向大家转达了组建楼层志愿者的消息。
作为研会干部和共产党员(苏军航),我俩深感“志愿者工作”责无旁贷,积极响应班长号召主动报名参加,连同其他六位同学组建起了考古学院北四公寓志愿者队伍。
北四公寓楼主要集中的是考古学院全体硕士研究生男同胞,三个年级共计12个寝室。一开始,我们对其它年级的寝室位置并不了解,但在张骞师兄的带领下,我们迅速摸清楚了本学院的具体情况。
到目前为止封楼已逾13天,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也不断摸索出了更加高效的运作模式。
封楼伊始,大家免不得有些手忙脚乱,每次取餐几乎都是一齐出动。随着工作任务不断明晰,大家都意识到需要精简工作模式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张骞师兄的提议下,我们综合考量了大家的实际情况,将北四考古学院志愿者划分为了三组成员。
其中,一组张骞、胡孝鹏、罗烁斌负责上午的志愿任务,二组郭禹卿、苏军航和戚睿华负责中午和晚上的志愿任务,考虑到研一师弟李明轩、吴腾盛课程任务紧便把他们安排为机动组,随时支援其他人。
如今我们依靠这套任务“包产到组”的分工办法,有效保证了大家的各项需求。
最近,看着疫情发展越发严峻,我们心中也惶惶难安,大家也都希望能早日解封,减轻学校的负担。
不过,每次下楼看着满满两大车的物资和餐食,坚持下去的底气也便立马充足起来。我们作为志愿服务这个大循环中的两个小细胞,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校和学院对我们在校学生的关心,也切身地体会到了驻寝老师们的不易。
患难见真情,很多平常都不熟悉的同学和朋友也在危难之际互相支援,互相嘘寒问暖,每人接餐时那一句“多谢”也让志愿者更加干劲十足。疫情虽干扰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才是“大爱”。
相信在大爱面前,胜利终将来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研会干部,在这种紧急时刻冲锋在前,发挥自身作用义不容辞。
接下来,我们一定不松懈,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